公司新闻

人口老龄化,如何应对?

  “ 近年来,随着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话题。按照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标准,65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就可认定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达到14%就是深度老龄化了。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8.7%,达到2.6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3.5%,以上数据我国马上就要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了。”

图片8.jpg

  01

  —

  人口老龄化,未来会走向何方

  研究预测我国将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及人口趋势的波动,对中国人口健康构成严峻挑战,这使得对未来人口趋势的预测日益重要。

  该研究展现了2015年到2050年中国人口趋势五个重要指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期望寿命、失能和无失能期望寿命)的预测,表明中国正在经历重大的人口和健康变化。

  该研究采用2015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和已有文献来预测未来人口趋势,研究分别用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流行病学计算及沙利文法来预测2015年至2050年间的人口趋势和健康期望寿命。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的期望寿命被假定为77岁,2030年的期望寿命被假定为80岁。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到2050年,期望寿命预估会达到85岁。

  PDE模型结果显示,如图1,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会达到14.0-14.4亿,到2050年将达到12.9-14.0亿。

图片9.jpg

  图 1 2015-2050年中国人口趋势及总和生育率预测

  即使将二孩、三孩政策对人口的影响纳入考虑,中国仍将面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根据中度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4%到20%),并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20%以上)。

  在这11年的转变中,到203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后文简称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14%提高到20%。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从2000年时的6.96%增长到了2010年时的8.87%,及2020年时的13.50%。

图片10.jpg

  图 2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老龄人口规模

  总体来看,如图2所示,2020年,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PLADs)中,30个省级行政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aging society phase),老龄人口比例超过7%;12个省级行政区进入老龄社会阶段(aged society phase),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4%,;只有西藏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这可能与当地期望寿命较低有关。

  203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将超过7765万

  该研究中,失能(残疾)相关数据主要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来计算,两次调查分别开展于1987年和2006年,是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人口调查,采用了世卫组织(WHO)对功能、失能、健康的国际分类。

  此外,研究者假设失能流行程度的增长速度与1987-2006年间相同。失能人口规模根据预测的人口规模和假定的失能流行程度来计算,无失能期望寿命根据沙利文法计算。

  该研究估测,2020年,中国估计有1.0867亿到1.0879亿失能人口。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增长为1.3624亿到1.3674亿。在202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达到5271万,预计到2030年,失能老龄人口在总失能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57%,如果不施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话,这个比例将在2050年进一步增长到70%以上。

  根据该研究,203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在总失能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57%计算,当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将超过7765.68万。

  预期寿命是不断增长

  由下图可以看到,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是不断增长的(从7.7年涨到9.2年)也就是说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越来越长寿了,可是人们带病生存的年限也是在增长的,因此可以预见人们的养老照护需求也就会不断的增长。

图片11.jpg

  图 3 中国健康预期寿命变化

  图5显示,预计出生时的无残疾期望寿命(两性结合)将从2015年的69.35岁增加到2030年的72.87岁,到2050年将超过78.26岁。然而,失能期望寿命的占比也会继续增加,从2015年的9.60%增加到2030年的11.22%及2050年的14.54%。

  2015年时,预计老年人会经历5.78年的失能期,这个数字预计到2030年增长为7.44年,到2050年增长为11.45年。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口期望寿命将继续增加,但是失能期望寿命也会继续增加。失能老年人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其高龄和失能情况将阻碍他们充分、平等地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图片12.jpg

  图 4 中国2015-2050年预估期望寿命和无失能期望寿命

  02

  —

  现有的养老途径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国情,国家社会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应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政府主导、中介运作;政府资助、机构主办;政府购买、市场运营。

  政府主办模式从办到管均由政府包揽和运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可能出现高耗低效、人浮于事的问题,影响服务供给效率;同时不利于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能阻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普及。

  而政府主导、中介运作的不足之处在于:中介组织运作初期较难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打开工作局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中介组织发展不足时难以担此重任;政府要职责明确,对中介组织在行政管理和监督上要适度,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干预过多。

  政府资助、机构主办的不足之处在于:政府委托后容易放任不管、推诿责任,专业机构处于缺少政府资助难以支撑、难以为继的状态;机构与社区的管理者之间容易出现一些专业化服务要求的摩擦或矛盾。

  政府购买、市场运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对服务企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有限;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对服务对象的了解而资助不充足,容易出现养老需求与实际供给矛盾突出;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容易舍弃或忽视低偿、无偿服务,从而影响为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服务。

图片13.jpg

  图 5 护理机器人帮助失能老人出行

  而无论是哪种养老模式,都面临着护工人员缺乏,管理模式的考验。

  护理人员缺乏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解决是使社会老有所依的关键点。为了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供更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增加护理职业的吸引力。

  2、加大对护理职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改变人们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提高其社会地位。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4、支持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和培训机会,增加其工作动力。

  5、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6、加强国际合作,在护理人员短缺的地区进行资源和经验的共享和合作。

  而无论是加强护理人员的宣传、待遇、培养还是加强国际合作进行资源调配,都是在人力上做文章,而且见效时间过长,所以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医疗看护设备和技术,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

  03

  —

  科技帮助养老才是解决之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护理人员大量缺乏,对于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模式有其内生性弊端。“人机结合”是未来失能老人科学养老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在降低看护工作强度的同时,为失能老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提升失能老人养老的满意度,让智能养老尽快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护理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旨在提供各种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帮助、体力支持、药物管理、监测和记录等。它们拥有感知能力、语音交互功能和自主运动能力,可以与患者进行互动,并执行特定的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护理人员,护理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无需休息和休假,而且护理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可以保持一致的高质量水平,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差错。

图片14.jpg

  图 6 护理机器人手部复健

  DF-1护理机器人产品涵盖了电动代步、康复训练等功能,其核心优势在于人性化的整体设计理念,真正从使用者的痛点去思考,给弱能群体提供真正实用的产品,让使用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耽误康复黄金期。通过看护机器人各种功能的体现,解决目前看护失能人群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帮助患者找回自尊、自信及生活的希望;减轻护工的劳动强度,解放家人的全日制看护,减少社会养老、养残的压力,为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方向,让有失能人群的家庭,在照顾上造成家属之间的矛盾以及所延伸的社会问题得以解决,让老人有尊严走好最后一程路,生活得更方便、更有质量,让家人不留遗憾;养老机构因为智能康复护理机器人而愿意接受更高比例的失能人群入住。帮助解决目前独生子女“422”模式带来的困境。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护理人员大量缺乏,“人机结合”是未来养老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在降低看护工作强度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养老的满意度,让智能养老尽快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护理机器人作为未来护理领域的重要角色,具备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通过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我们有望看到护理机器人在改善医疗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机器人将成为医疗领域的宝贵助手,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我们

手机:18058778009

电话:18058778009

邮箱:info@wisamp.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祥符街道万锦汇大厦3幢802室